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您访问《智慧农业(中英文)》官方网站!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4-30
    特邀专稿
    无人机农业遥感在农作物病虫草害诊断应用研究进展 | Open Access
    兰玉彬, 邓小玲, 曾国亮
    2019, 1(2):  1-19.  doi:10.12133/j.smartag.2019.1.2.201904-SA003
    摘要 ( 4886 )   HTML ( 6136)   PDF (1165KB) ( 68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田作物信息的快速获取与解析是开展精准农业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实际程度进行变量喷施和作业管理,可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优化作物栽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农业精准管理。近年来,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农业遥感技术因其空间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和成本低等特点,在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精准农业航空的基本思想与系统组成和无人机遥感在精准农业航空的地位。接着探讨了无人机农业遥感系统常见的成像方式和遥感影像解析方法,并阐述了国内外无人机农业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病虫草害检测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无人机农业遥感技术发展至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为开展无人机农业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航空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综合研究
    智能化无人机植保作业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 Open Access
    徐旻, 张瑞瑞, 陈立平, 唐青, 徐刚
    2019, 1(2):  20-33.  doi:10.12133/j.smartag.2019.1.2.201812-SA025
    摘要 ( 2796 )   HTML ( 2424)   PDF (1405KB) ( 29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搭载高性能传感器和施药装备的农业植保无人机系统是精准农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智能装备之一。本研究首先从前端田间作业环境动态感知技术出发,阐述了无人机光谱成像遥感、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实时环境建模等技术在无人机植保作业方面的应用情况;然后对精准施药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有关的前沿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旋翼下方风场结构演化及雾滴沉积过程仿真建模、多区域全覆盖条件下的智能作业路径规划、精准变量施药控制等;最后论述了作业效果评估与过程监管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施药作业质量评价方法、基于云平台数据管理的全过程可视化监管等。在总结现有技术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未来智能化无人机植保关键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阐明了光谱图像获取与计算智能的深度学习识别聚类、基于高精度雾滴谱和风场模型预测的精准变量施药作业路径规划、基于传感器实时数据的作业质量评估和作业监管等新技术手段,将在遥感信息反演、药液飘移抑制、作业效率优化、施药过程管控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进步,使植保作业数据化、透明化,全过程可观化可控制,推动农业生产管理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和智慧化迈进。

    信息感知与获取
    基于迁移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的玉米植株病害识别 | Open Access
    陈桂芬, 赵姗, 曹丽英, 傅思维, 周佳鑫
    2019, 1(2):  34-44.  doi:10.12133/j.smartag.2019.1.2.201812-SA007
    摘要 ( 2234 )   HTML ( 699)   PDF (4817KB) ( 2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海量图像数据,传统的图像识别方法识别玉米植株病害准确率较低,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中的常用算法被广泛用于处理机器视觉问题,能自动识别和提取图像特征。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增强与迁移学习相结合的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玉米植株病害模型。该算法首先通过数据增强方法增加数据,以提高模型的泛化性和准确率;再构建基于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引入该模型的训练方式,提取病害图片特征,加速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降低网络的过拟合程度;最后将该模型运用到从农田采集的玉米病害图片,进行玉米病害的精确识别。识别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数据增强与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对玉米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黑穗病及瘤黑粉病)的平均识别准确度达96.6%,和单一的卷积神经网络相比,精度提高了25.6%,处理每张图片时间为0.28s,比传统神经网络缩短了将近10倍。本算法的精确度和训练速度上比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有明显提高,为玉米等农作物植株病害的识别提供了新方法。

    融合K-means聚类分割算法与凸壳原理的遮挡苹果目标识别与定位方法 | Open Access
    江梅, 孙飒爽, 何东健, 宋怀波
    2019, 1(2):  45-54.  doi:10.12133/j.smartag.2019.1.2.201903-SA003
    摘要 ( 1193 )   HTML ( 445)   PDF (1240KB) ( 1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场景下苹果目标的精确识别与定位是智慧农业信息感知与获取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决自然场景下苹果目标识别与定位易受枝叶遮挡的问题,在K-means聚类分割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凸壳原理的目标识别算法,并与基于去伪轮廓的目标识别算法和全轮廓拟合目标识别算法作了对比。基于凸壳原理的目标识别算法利用了苹果近似圆形的形状特性,结合K-means算法与最大类间方差算法将果实与背景分离,由凸壳原理得到果实目标的凸壳多边形,对凸壳多边形进行圆拟合,标定出果实位置。为验证算法有效性,对自然场景下的157幅苹果图像进行了测试,基于凸壳原理的目标识别算法、基于去伪轮廓的目标识别方法和全轮廓拟合目标识别方法的重叠率均值分别为83.7%、79.5%和70.3%,假阳性率均值分别为2.9%、1.7%和1.2%,假阴性率均值分别为16.3%、20.5%和29.7%。结果表明,与上面两种对比算法相比较,基于凸壳原理的目标识别算法识别效果更好且无识别错误的情况,该算法可为自然环境下的果实识别与分割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信息处理与决策
    面向大规模农田生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优化策略 | Open Access
    张晓涵, 尹长川, 吴华瑞
    2019, 1(2):  55-63.  doi:10.12133/j.smartag.2019.1.2.201812-SA024
    摘要 ( 1014 )   HTML ( 314)   PDF (1207KB) ( 10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规模农田生境监测场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在部分作物生长期内呈现节点空间冗余,以及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之间通常具有很强的时间关联性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两步节能优化策略来同时降低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能耗,以实现延长网络寿命的目的。该算法首先通过对节点数据信息量的衡量来寻找出空间上的非冗余节点,剩余的冗余节点关闭其采集功能,只作为中继节点传输数据;其次,利用矩阵补全算法的部分采样原理在采样阶段进一步减少时间上的数据冗余量,达到同时降低采集和传输模块能耗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减少网络中83%的工作节点数目,有效降低了网络能耗。

    智能管理与控制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框架设计与构建建议 | Open Access
    吴文斌, 史云, 周清波, 杨鹏, 刘海启, 王飞, 刘佳, 王利民, 张保辉
    2019, 1(2):  64-72.  doi:10.12133/j.smartag.2019.1.2.201812-SA021
    摘要 ( 1498 )   HTML ( 1331)   PDF (665KB) ( 2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正在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构建以天空地大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对于建设数字中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农业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任务,从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出发,首先给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的科学内涵,阐述了其与传统数字农业的异同点,理清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资源调查、生产调度、灾害监测、市场预警、决策服务的五大核心功能;其次,重点阐述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关键任务,即一个观测体系(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业观测体系)、四个数字化(农业资源权属、生产过程、灾害监测和市场预警)、一个管理平台(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然后,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标准规范研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系统集成与平台开发三方面的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最后,针对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从规划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多方参与、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基于多源数据的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划研究 | Open Access
    刁兴良, 杨再洁, 李奇峰, 于景鑫, 郑文刚, 史磊刚
    2019, 1(2):  73-84.  doi:10.12133/j.smartag.2019.1.2.201901-SA002
    摘要 ( 1212 )   HTML ( 439)   PDF (1101KB) ( 1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准识别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和农业生产特征,对气象、土壤和作物等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分类,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本研究基于近20年(1998~2017年)气象数据和华北五省的玉米单产统计数据,首先构建了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和玉米生产时空分布特征数据库,研究区内的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和玉米单产均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利用作物精细种植区划方法,将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分为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极适宜区五大类,各类面积分别占总体的比例约为10%、11%、25%、30%、24%;进一步通过环境类别归属度分析方法,将每一大类分为5小类,概率大于75%的相对稳定区域约占总面积的63%,小于75%的波动区域约占37%;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三类时空分布比较稳定,隶属度为100%分别占各类面积的87.67%、70.41%和84.28%,波动区主要发生在极适宜区和适宜区,以及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之间。本研究构建的华北平原夏玉米精细区划结果,对提高研究区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玉米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智能装备与系统
    拖拉机自动转向试验台研制 | Open Access
    杜娟, 李敏, 金诚谦, 印祥
    2019, 1(2):  85-93.  doi:10.12133/j.smartag.2019.1.2.201903-SA002
    摘要 ( 1110 )   HTML ( 334)   PDF (1055KB) ( 1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机械自动转向是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农田作业工况较为复杂,拖拉机自动转向装置的现场安装调试费时费力。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研制了一种拖拉机自动转向试验台,对拖拉机自动转向装置进行模拟调试与测试以保证其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田间测试时间,降低安装使用成本。本研究选用120马力拖拉机前桥,通过对机械结构、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计算,搭建了拖拉机自动转向试验台。利用惯性测量单元对转向系统工作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方向盘平均转向间隙为16.48°,车轮平均转角延迟时间为0.14s,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符合农业机械转向要求。所研制的拖拉机自动转向试验台能够用于测试拖拉机前桥的工作状态,并对其转向性能参数进行准确采集和记录,可为农业机械自动转向装置的调试和性能检测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测试平台。

    封面信息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Open Access
    2019, 1(2):  94-95. 
    摘要 ( 602 )   PDF (7561KB) ( 2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农村部渔业信息重点实验室 | Open Access
    2019, 1(2):  96-97. 
    摘要 ( 608 )   PDF (16989KB) ( 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