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 农业模型发展分析
2.1 农业模型内涵
2.1.1 农业模型概念
2.1.2 农业模型分类
表1 农业模型分类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ls |
类型 | 内容 | 亚类 |
---|---|---|
农业生物模型 | 包括农业植物模型(大田作物、设施作物等)、农业动物模型(畜、禽及水产等)、农业微生物模型(细菌、真菌、线虫及病毒等)等 | 经验性农业生物模型 |
半机理性农业生物模型 | ||
机理性农业生物模型 | ||
农业环境模型 | 包括农业气候或气象模型(温、光、湿、CO2及其他温室气体等)、农业土壤模型(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性状)等 | 经验性农业环境模型 |
半机理性农业环境模型 | ||
机理性农业环境模型 | ||
农业技术模型 | 包括农业生物技术模型、农业生态技术模型、农业信息技术模型、农业产后技术模型等 | 经验性农业技术模型 |
半机理农业技术模型 | ||
机理性农业技术模型 | ||
农业经济模型 | 包括农业经济计量模型、农业市场模型、农业管理模型等 | 经验性农业经济模型 |
半机理农业经济模型 | ||
机理性农业经济模型 |
2.1.3 农业模型建立过程
2.2 农业模型的作用
2.2.1 是农业科学定量与综合的重要方法
2.2.2 增加了农业系统可观察量、提高了决策调控的速度
2.2.3 预测(估测)农业系统要素变化
2.2.4 决策和调控农业管理和生产过程
2.2.5 其他作用
2.3 农业模型研究应用重要进展
表2 四大类农业模型在7个时期的重要研究应用进展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s of importa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4 typical agricultural models in 7 different periods |
时 期 | 农业生物模型(ABM) | 农业环境模型(AEM) | 农业技术模型(ATM) | 农业经济模型(AECM) | 中 国 |
---|---|---|---|---|---|
1. 基础科学研究(20世纪50-70年代) | + | + | - | + | - |
2. 生态学与政策需求支持(1960-1970年) | + | + | - | - | - |
3. 卫星与通讯技术强化(20世纪70年代) | + | - | + | + | ABM |
4. 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革命(20世纪80年代) | + | + | + | + | ABM |
5. 系统模型扩展应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 + | + | + | - | ABM |
6. 可持续农业运动兴起(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 | + | + | + | + | ABM AEM |
7. 持续关注粮食安全(2010年代以来) | + | + | + | + | ABM AEM |
|